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的应用之大兴经验
近年来,纳米碳在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广泛应用,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有助于术中辨认及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因其操作简便,可及性好等特点,在甲状腺外科领域广泛采用。医院甲乳外科在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品鉴,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纳米碳为活性炭颗粒,与药物同时混合使用时,将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释放特征。但是,因为本品为局部用药,并随手术清除,不进入血循环,故对非与之同时混合使用的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不产生影响。本品为淋巴示踪剂,具有淋巴系统趋向性,注射到恶性肿瘤周缘组织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迅速进入淋巴管,聚集滞留到淋巴结,使淋巴结染成黑色,实现肿瘤区域引流淋巴结的活体染色。本品用于手术中区域引流淋巴结的示踪,利于手术中肉眼辨认和清除区域引流淋巴结,从而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的清除数量,达到彻底清扫淋巴的目的,减少恶性肿瘤复发的机率。本制剂为经炭黑处理精制而得,而炭黑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对接触炭黑的人群长期观察也无致癌性。
甲状腺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淋巴通路,注射纳米碳后,可将甲状腺整体进行黑染,同时对甲状腺周围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黑染。由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淋巴间互不相通,这导致甲状旁腺并没有被黑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甲状旁腺就被负显影出来,在黑色的背景下易于辨识。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用1ml或2ml注射器进行注射,同时准备无菌纱布;注射方式为术中注射。
二,注射时先分离甲状腺峡部及前方局部甲状腺被膜,而甲状腺侧方及后方暂不分离,以减少甲状腺周围淋巴管网的破坏造成纳米碳的渗漏。
三,注射方法,病灶近甲状腺被膜者,取病灶周围1-2点,每点注射0.1ml,注射时,先回抽,确定不在血管内,在缓慢注射;对于病灶在甲状腺背侧者,分别在甲状腺上中下三点注射,每点注射0.1ml,注射时,先回抽,确定不在血管内,在缓慢注射;注射尽量选择三等点,如遇肿物阻挡,也应尽量靠近中部,避免靠近上下两极,否则可能造成甲状腺血管及神经的黑染,难以辨认。进针深度避免过浅及过深,以免造成甲状腺周围组织黑染。
四,拔针时,保持负压,以免纳米碳渗漏,拔针后,纱布按压15秒。注射后等待时间1分钟内,双侧甲状腺可完全黑染,3-5分钟内VI区淋巴结可黑染,10分钟内,侧区淋巴结可黑染;
五,纳米碳必需常温保存,不可冷藏;注射前不可摇晃,加温至36-37度效果更佳。
六,纳米碳注射宜少量多点,不可多量少点;宁可甲状腺不完全黑染,也不可黑染过度,影响手术视野。
七,推注速度宜慢,力量要小,建议推注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
八,正确注射后未被染色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因为淋巴管癌栓可能造成黑染困难。
九,部分情况下,如遇甲状腺背侧未被黑染,难以区分甲状旁腺,则可进行追加注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