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02江苏大学

名词解释

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

凡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Z相同),中子数不同(即质子数之和与中子数之和不相等,A不相同)所处能态也也一致的一类原子核。比如氢、氘、氚都是氢元素的核素。

指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中子数相同,但所处能态不一致的核素间的相互关系的称谓。

质子数相同而种子数不相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能自发地发生核的结构或/和能态的变化,释放粒子或/和光子,生成另一种核素。

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时稳定性核素不会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的变化。

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放出α粒子的过程,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子核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原子核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释出一个负电子(β—粒子)和反中微子。

原子核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释出一个正电子(β+粒子)和中微子。

简写为EC,是指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内层的轨道电子,与一个质子结合转化为中子,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即p+en+v,随之外层轨道上的一个电子跃入内层轨道填补空缺。

电子俘获时核内虽不放射粒子,但由于核外电子壳层内层轨道缺少电子,外层电子向内层补充,多余的能量将以光子形式放出,其光子被称为标识X射线,也称特征X射线。

若不以光子形式放出,而把能量传给原子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以自由电子的形式放出,称为俄歇电子。

放出γ光子的过程,原子核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过程中能量释放,发出γ射线或产生内转换电子的衰变过程。

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简称半衰期,记为T或者T1/2

非放射性药物因生物代谢在体内存留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为生物半减期。

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代谢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存留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核数。是常用的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指γ射线入射物质后,与物质的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碰撞,将能量全部交给电子,使该电子被击出成为高能电子而γ射线不复存在的效应。

不借助中间手段直接测得放射性活度的方法,是对样品的实有放射性强度做测量,求出样品中标记同位素的实际衰变率。

需借助中间手段,间接反映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方法。以常用测量仪器所测得的脉冲计数多少来反映放射性活度的大小。

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检测示踪剂的行踪,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是用放射性核素原子取代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后的化合物。

指用于标记的放射性核素,为该化合物中固有元素的同位素。

指用于标记的放射性核素不是被标记化合物中固有元素的同位素。

指在体外条件下,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的总称。

是以免疫反应中所需抗血清稀释度的倒数来表示。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抗体(*Ab)上,待测抗原与过量的*Ab进行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形成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及游离的标记抗体(Ag-*Ab+*Ab)。

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问答题

1、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1)贮存衰变法:此法适用于短半衰变期的放射性核素。当存放期达到或超过该核素T1/2的10倍时,就可按一般废物处理。

(2)稀释排放法:废气排放必须通过高出周围50m内建筑物3m以上的排气管,风速大于1.5m/s时排出。废水内放射性强度必须小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倍或10倍才可排入下水道。

(3)焚烧浓缩法:对可燃性放射性废物,通过专用焚烧炉进行焚化,可有效缩小废物体积,便于固化后贮存或送专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场。

2、V闪烁计数器的组成及测量原理

闪烁型探测器主要由闪烁体、光导、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相关电子学线路和外周屏蔽层组成。

测量原理:当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被射线电离、激发,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这些光子射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光电效应而释放出电子,电子流经光电倍增管多级阴极线路逐级放大后形成电脉冲输入电子学线路部分,而后由定标器记录下来。

3、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控制

放射性衰变的统计涨落决定了放射性测量的统计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用适当的办法进行控制。

(1)提高计数N:计数N越高,相对误差越小

①延长测量时间

②适当增加测量次数A

③减少测量系统的影响因素

(2)控制本底计数的影响:如果放射性样品计数水平很低,接近本底计数时,本底将影响甚至于湮没放射性计数。

①样品最小可测量控制:能分辨的最小可测量应大于B+2根号下B,美国标准局定义为三倍的计数本底计数。

②合理分配测量样品和本底的时间

4、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I

I的物理特性是:衰变方式为电子俘获,半衰期为60.2天,γ射线和特征性X射线能量分别为35.5keV、27keV。这些特性决定I易于探测,保证一定的使用有效期,有利于I标记化合物商品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体外放射分析中。

5、氯胺T法的原理

氯胺T(Ch—T)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在水溶液中产生次氯酸而使*I-氧化成分子态的I0或I+,在弱碱(pH7.5)的环境里能与蛋白质或多肽的酪氨酸残基苯环上的H+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碘标记物。通过选择反应物浓度、反应液体积、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碘化反应,加入过量还原剂即可终止反应,常用的还原剂是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又称焦亚硫酸钠)

6、辐射分解分类

(1)初级内分解:指核衰变产生于体核素,化合物的组成改变。

(2)初级外分解:化合物标记后比标记前稳定性要差,由于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的作用,致使标记化合物本身产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或者作用于相邻的分子,使其激活物质,如产生自由基等。

(3)次级分解:指核辐射使标记物周围的其他物质产生激活物质,这些激活物质再与标记物分子作用,使标记物破坏。

7、标记化合物的贮存原则

(1)降低标记物比活度:初级外分解与射线种类、能量及比活度相关。

(2)保持标记物分子间的分散状态(稀释):固态标记物应溶解在溶剂中,溶剂应不易产生自由基等激活物质,或加入自由基清除剂(1%~3%乙醇)。

(3)低温保存:低温能降低自由基对标记物分子的作用速率,减轻次级分解。

(4)惰性气体环境,以防止标记物氧化。

8、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基本试剂

原理:RIA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同时和限量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与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活度,经相应的数学函数关系推算待测抗原的含量。

基本试剂:标准抗原、抗血清、标记抗原

9、放射免疫对标记抗原的基本要求

(1)高比活性:一般要求3.7GBq/mg

(2)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标记物的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要与标记前一致

(3)放射化学纯度: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应该在95%以上

(4)稳定性:标记物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10、RIA和IRMA的比较

11、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方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的方法与OGTT方法相同:葡萄糖负荷量为75g,对于儿童按1.75g/kg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75g,溶于~ml水在5min内饮完。空腹和服糖后30min、60min、min和min分别采血测定胰岛素,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

健康人服糖后30~60min上升为空腹胰岛素的5~10倍,3h后恢复至空腹水平;IGT或DM患者早期空腹胰岛素水平可略高或正常,晚期则往往减低,服糖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多延迟在2~3h出现。I型糖尿病无明显反应。

12、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由于TM的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较差,既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正常人群和非肿瘤患者血液和体液中,每个人对于TM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不能单凭超过参考范围而进行诊断,也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对结果的评估及解释应极其小心。

(1)联合诊断:2种以上标志物联检或其它检查手段

(2)动态检查和观察:TM在体液中存在着自身的消长特点,影响检测方法的因素较多

(3)综合分析:测定结果+临床资料

(4)确定正常参考值: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参考值是不一样的

13、理想肿瘤标志物的特性

(1)灵敏度高: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

(2)特异性好:反映特定肿瘤

(3)定位性好:具有器官特异性的定位

(4)反应病情状况:TM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肿瘤大小或分期成正比

(5)监测肿瘤疗效:TM浓度增高与或降低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6)监测肿瘤的复发

(7)预测肿瘤的预后

14、重要激素的来源、临床意义

是由甲状腺细胞通过聚碘、碘化酪氨酸、碘化酪氨酸偶联作用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主要是四碘甲酰原氨酸(T4)和四碘甲酰原氨酸(T3),贮存于甲状腺滤泡腔内。影响机体所有组织的成熟、生长和代谢活动。

临床意义:甲状腺机能亢进(TT3、TT4增高);甲状腺机能减退(TT3、TT4降低);甲状腺炎(TT3正常、TT4降低、TSH增高);甲状腺结节及良恶性肿瘤;碘缺乏病。

亚临床甲亢:仅TSH升高

亚临床甲减:仅TSH降低

主要由胰岛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分解而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糖原合成和糖的利用,稳定血糖浓度,抑制糖异生,还促使蛋白质、DNA和mRNA的合成,改变细胞的形态。

临床意义:

①用于糖尿病分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②判断显性糖尿病的发生:糖耐量降低且胰岛素分泌量比正常人少,易发生显性糖尿病

③胰岛B细胞增生或B细胞瘤:血胰岛素/血糖比值3.0时,应高度怀疑此病

④肥胖:II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进食过多,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

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一种可降低血钙水平的激素。降钙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钙与血磷的水平,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临床意义:甲状腺髓样癌:血中CT水平增高;肺燕麦细胞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支气管癌、上颌窦癌等均可引起CT升高。能力性肾功能不全时CT升高。

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临床意义:了解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

15、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对卵巢癌有早期诊断作用

(1)卵巢癌早期诊断的高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

HE4是卵巢癌检测敏感性最高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早期无症状的I期卵巢癌

HE4对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优于CA

HE4升高,CA正常提示卵巢癌或其他类型的肿瘤,如子宫内膜癌

(2)更好的对妇科良性卵巢肿块和囊肿与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

HE4与CA联合使用能够更好的判断绝经前或绝经后盆腔肿块的良恶性

HE4与CA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能更准确的判断疾病的良恶性,

(3)HE4联合CA改善卵巢癌治疗的管理

HE4监测卵巢癌的疾病状态,HE4水平反应治疗疗效并早期发现疾病复发;

多数卵巢癌HE4和CA同时升高,但有些卵巢癌只出现一个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两者联合使用,可避免单一应用的阴性结果造成疾病复发监测的漏诊。

16、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1)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原发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各种癌症伴肝转移

癌胚抗原(CEA)——内胚层分化的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

铁蛋白(SF)——肝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再障、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

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癌,CK19与CEA联合非小细胞肺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肺鳞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癌

组织多肽抗原(TPA)——膀胱转移癌

(2)糖脂类肿瘤标志物:

CA50——广谱:结/直肠、胰腺

CA——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

CA15-3——乳腺癌

CA19-9——胰腺癌

CA——腺癌

CA72-4——胃癌

(3)酶及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

(4)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胰岛素——胰岛素瘤

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小细胞癌

皮质醇、ACTH——肾上腺皮质瘤

儿茶酚胺——肾上腺髓质瘤、嗜铬细胞瘤

β-HCG——滋养层细胞肿瘤

生长激素——肾癌

抗利尿激素——小细胞肺癌

雌激素——卵巢颗粒细胞瘤

17、Ca、P调节

在正常人体内,钙磷调节是通过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互制约/协调,以适应内环境变化,保持钙磷浓度的相对恒定,见图

(一)甲状旁腺素(PTH)

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调节血钙水平的主要内分泌激素。当切除甲状旁腺后,血钙很快下降。血钙水平对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起到负反馈调节作用。(简单概括为:升血钙降血磷,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辅助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辅助诊断;代谢性骨病的辅助诊断

(二)降钙素(CT)

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一种可降低血钙水平的激素。降钙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钙与血磷的水平,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甲状腺髓样癌:血中CT水平增高;肺燕麦细胞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支气管癌、上颌窦癌等均可引起CT升高。能力性肾功能不全时CT升高。

(三)维生素D(VD)

1,25-(OH)2D3的生物学作用: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转运、溶骨和破骨的双重作用(钙磷供应充足时促进成骨,血钙降低/肠道钙吸收不足时促进溶骨)、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

1,25-(OH)2D3含量增多: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1,25-(OH)2D3含量减少:维生素D过多症、低血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18、性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判断绝经

②协助判断闭经原因

③提示卵巢储备功能

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①判断排卵

②了解黄体功能

③了解妊娠状态

①早期妊娠诊断最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②早期辅助诊断异位妊娠的实验室指标

③滋养层细胞/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

①判断闭经原因

②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监测

③辅助促超排卵治疗

④诊断女性性早熟

①闭经、不孕、月经失调者无论有无泌乳均应该测PRL,除外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瘤患者伴PRL异常增高时,应考虑垂体催乳素瘤。

②PRL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卵巢早衰、黄体功能欠佳、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大量雌激素等。

③PRL降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等。

女性体内也是有雄激素的(来源于卵巢与肾上腺皮质)。

①PCOS患者睾酮水平呈轻度到中度升高;

②卵巢或肾上腺有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及多毛症患者睾酮水平升高;

③两性畸形的鉴别:男性假两性畸形者睾酮水平在男性正常范围内;女性则在女性正常范围内。

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以分泌雌激素为其特征,有时也分泌雄激素。而起源于卵巢间质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肿瘤则有分泌雄性激素的特征。上述肿瘤有过量分泌甾体激素,造成性早熟、月经紊乱或雄性化等功能表现,又被称为功能性肿瘤。

②滋养细胞肿瘤可分泌多种激素,如hCG、胎盘催乳素(HPL)、妊娠特异性糖蛋白(SP1)及甾体激素雌二醇(E2)、雌三醇(E3)及孕酮(P)等。β-hCG是诊断、监测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指标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白癫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qwuh.com/jzpxnzyfzd/6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