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张人体疾病地图,揭秘不锻炼的坏处
尸体解剖
运动对于身体的好处,胜过许多灵丹妙药。那么,不运动有多少坏处,你考虑过没有?要知道,不运动和吸烟、肥胖一起,并称生命的“三大杀手”,这个破坏力,远比你想的要高哦……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于细胞,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也就是说,致病因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引起细胞的损伤,这个被损伤的细胞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紊乱。
疾病
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关于“疾”字
“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它告诉你,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感冒、风寒、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就叫“疾”。
疾还可以引申为疾驰、疾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疾”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是从外面来的,最后肯定还得回到外面去,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关于“病”字
再看这个“病”字怎么写?“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
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疾病,有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因此有人建议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增加一个"无病状态"。
疾病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年发现后补进去的,起初归在免疫缺陷病中,后又改放到病毒引起的疾病中。人类的疾病,概略说来有下述两大类。
随着传染病的逐渐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相对地增大,人们熟悉的肿瘤、冠心病、脑出血等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大城市及发达国家中受这些疾病虐袭死因分析中都居于前三位。疾病可按成因分为以下几类。
遗传病由环境或遗传引起的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造成的疾病。近亲或有血缘关系的夫妇也会生下遗传病患者。遗传病很难得到满意的医学服务。
物理化学损伤损伤可以是急性的,如化学物质的中毒、烧伤等,其损害可以立即显示出来,病因十分清楚;也可以是慢性的,需经过多年,甚至下一代才表现出来,这时病因需经调查研究才能揭示。人类的慢性中毒可出现于天然状态下,如饮用水中含氟量过高,可造成斑釉,甚至影响骨质生长,形成氟骨症。但更多的疾病是人工造成的,许多职业病和公害病,如硅肺、有机汞中毒引起的水俣病、镉中毒引起的痛痛病等即是如此。许多药源性疾病也是一种化学损伤。有些化学物品的损害表现在下一代身上,如反应停造成的海豹怪胎(短肢畸形)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妊娠早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可使下一代女孩在十多岁时发生阴道癌。
物理因素造成的冻伤、烧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高原病、潜水病以及噪声对听觉、血压的不良影响等等已为人们熟知,但无线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雷达的广泛应用,使现代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浸泡在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里讨生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未曾接触过的新环境,它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有何影响,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免疫源性疾病指免疫反应紊乱所致的疾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外部或环境中某种抗原物质反应过强;二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产生不应有的免疫反应,称为"自身免疫"(见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异常细胞生长是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细胞的不正常生长称为增生。增生时细胞的形态并未改变,仍具有原来细胞的功能,如甲状腺细胞增生,引起甲状腺增大,分泌甲状腺素过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增生都由激素或慢性刺激引起,人体内正常细胞的增殖有一定限度,到了这个限度就停止增殖。增殖的调节机制削弱,就出现细胞的增生;而这一调节机制完全丧失就导致肿瘤。
代谢病内分泌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
营养性疾病因体内各种营养素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引起机体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和过营养性疾病。
精神失常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这些疾病据说与自己体内的遗传系统有直接关系(基因)。患者能表现持久的自发性精神异常症状。属于人类遗传病范畴。很难根治。还有一些遗传病也表现智力问题,如先天愚型、亨廷顿氏舞蹈病、苯丙酮酸尿症。传染病,尤其是梅毒的晚期,可侵犯大脑,产生精神症状。药物和一些化学物质(如铅、类固醇激素),也常常引起精神症状。精神症状还可由营养因素产生,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常伴有精神症状。在饥饿中生长的儿童智力发育一般也会受到影响。焦虑和抑郁是最普遍的症状。
老年性疾病在增长年龄的正常退化和老年性疾病引起的退化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清楚的界线。老年人最常发生问题的部位是心脏、血管和关节。老年人的抵抗力减退,容易发生感染、创伤(见老年人医学特征)。
这个“不运动”到底咋定义呢?
准确的来说,就是身体活动不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8-64岁的人每周至少应该有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说白了,每天跳操20分钟就可以达到,这已经是最最底线的标准了,然而在我国成年人当中居然有接近80%的人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啊!就连点哥我也是这可悲数据的一员啊
看看下面20张图,
从痴呆到癌症,
不爱锻炼的我们,
到底背负了多少风险。
11
高血压
据年《美国高血压杂志》数据,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9.6%(年疾控数据为24%),全国患者超过2.5亿。在中国,光高血压患者就已经是澳大利亚全国人口的10倍有余了……
如果锻炼不足,这个发病风险还会增高23%,以我国目前缺乏锻炼的人口比例来看,把高血压患者人数控制在3亿以内可能都有点困难。
12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说的就是心脑动脉血管以外的地方,出现狭窄、闭塞或者发生动脉瘤之类的瘤样扩张疾病。出现这些麻烦之后,比如腿部动脉出问题了吧,表现出来就是暂时性的跛行啊,会出现疼痛啊,溃疡啊,皮肤色泽改变啊之类的,搞得严重了还会发生坏疽,把腿搞坏。如果锻炼不足,发生上述情况的可能性会提高53%。
13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是心脑之间供血的一个大通道,如果狭窄会导致脑缺血,严重起来会发生脑卒中。一般狭窄导致缺血,会让人头晕,认知功能下降,还会面部和肢体麻木,或者肢体无力。运动不足,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风险会升高24%。
14
骨关节炎
说了那么多会升高的,来看一个会降低的奇葩——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0%,简单来说,是因为关节软骨使用过多产生了损耗,造成的结构病态改变和炎症。骨关节炎发作的时候一般都很疼,有统计数据显示其致残率高达53%。
因为使用过多而发生,那么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不运动会降低它的发生率了。运动不足的人,其骨关节发病率下降21%。
15
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
总体来说,缺乏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不过细纠起来,非承重运动也是会导致骨质疏松的,点哥之前在哪种运动最划算当中,就解释过为什么做非承重运动的同时,必须定期搭配承重运动以保障骨密度。
总体来说,缺乏运动,会让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几率提升56%。
16
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
我国是个慢阻肺大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4%的人患有慢阻肺。得了慢阻肺,就是长期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功能会受到影响和损坏。
慢阻肺发生受到吸入颗粒总量的影响,所以吸烟是第一影响因素,其次是空气污染等问题。但是,体育锻炼也能影响慢阻肺的发生,锻炼不足,慢阻肺发生风险提高89%。
17
糖尿病
糖尿病的关系和锻炼有多大,懂一些疾病常识的人都能明白。锻炼不足,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会增高70%!考虑到我国已有1.2亿糖尿病和5亿的糖尿病前期,为了不让糖尿病患者变成6亿,锻炼绝对是很重要的啊!
18
慢性肾病
比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个病种往往被我们忽视。实际上,据今年上半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已有成年人慢性肾病患者1.2亿,不比糖尿病少!但是知晓率却只有区区的12.5%。目前中国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10.8%,根据估算,未来10年,患病率会增长17%。
如果缺乏体育锻炼,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会增高69%。这种被轻视的疾病,大家还是注意起来为好,因为不光发病率在涨,肾衰率也在涨啊!
19
癌症
体育锻炼和癌症的关系简直千丝万缕,从这张圆点数量远超其他体系的图就能看得出来。总的来说,你不动,癌症就要动起来了——缺乏锻炼,各种癌症的发生几率几乎都是升!升!升!
具体怎么个升法,咱们挨个来看一下吧——
头颈部癌症,发生风险会升高18%;
食道癌,发生风险升高72%;
肺癌,这是咱中国第一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缺乏锻炼,发病风险增高35%;
肝癌,点哥发过一篇从脂肪肝到肝癌,缺乏锻炼也会导致脂肪肝,肝癌直接发病风险增高37%;
乳腺癌,女性发病率第一的癌症,缺乏锻炼发病风险增高11%;
胰腺癌,癌症之王,到目前为止治疗难度极高,生存率低,预后堪忧。运动不足,发病风险增高%;
肾癌,发生风险增高30%;
胃癌,在东亚地区发病率总体偏高,如果缺乏锻炼,发生风险还会增高28%;
结肠癌,一种很受肥胖影响的癌症,缺乏锻炼会导致发生风险增高19%;
骨髓瘤,发病率位居血液肿瘤第二位,中位生存期3-4年,缺乏运动会导致发病风险增高20%;
白血病,由于发病人群的关系,永远处于热点中的癌症,缺乏运动发病风险会增高25%;
膀胱癌,发生风险增高15%;
直肠癌,和结肠癌位置不一样哦,肛门进去的部位就是直肠,体育锻炼不足直肠癌发生风险提升15%;
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医疗水平影响检出率,发达地区发病数据更高,如果缺乏锻炼,发生风险上升5%;
子宫内膜癌,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是高发群体,缺乏锻炼其发生风险会提高27%;
黑色素瘤,癌症里唯一的奇葩,因为太阳照射是黑色素瘤发病影响的最大的因素,缺乏锻炼的人一般都缺乏晒太阳,所以,发病风险反而降低了21%
20
对总健康状况的影响
缺乏体育锻炼,总健康状况下降的风险增高%。这里的总健康状况除了上述各种疾病之外,还含有日常发生的让人感觉不适的问题。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尸体解剖班!
点击左下“阅读全文”了解详情!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年7月26、27(26日报到)
报到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东风路与园田路鑫泉快捷酒店3楼教室
联系电话
石老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