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状旁腺囊肿的简要介绍

  甲状旁腺囊肿临床罕见,占所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0.6%。1880年Ivor sandstrom首次在尸检中发现,1905年Goris报道了第1例临床病例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至今世界文献报道约250余例国内报道140余例。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约1∶2。5。

  甲状旁腺囊肿的形成原因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是几个微小囊肿相互融合而成,另一种学说认为是胚胎时第Ⅲ咽囊的残余(Kursteiner管)发生的贮留性囊肿。

  好发于双侧甲状腺后下方,左侧多见,偶可见于纵隔内。甲状旁腺囊肿根据是否伴有高钙血症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二类。非功能性患者占多数,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多是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无任何自觉症状或仅有局部不适感。体格检查时多可在甲状腺下极附近触及囊性肿物。根据肿物大小位置不同,偶尔出现肿物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常伴有骨骼、泌尿、消化系统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甲状旁腺囊肿术前极易误诊,由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解剖关系紧密,体检、B超、核素或CT扫描及血清学检查常很难与甲状腺肿瘤相鉴别。该病术前误诊率几乎达100%。细针穿刺检查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如抽得无色或黄色透明水样液,穿刺液细胞学检查甲状旁腺细胞或穿刺液甲状旁腺素高于血浆水平,则可为诊断提供依据。病理学检查具有确诊意义:甲状旁腺囊肿壁薄如纸,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囊壁间有巢状分布的甲状旁腺主细胞。

  甲状旁腺囊肿一经确诊,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甲状旁腺囊肿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分离剥除。多数甲状旁腺囊肿位于甲状腺后下方,贴近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处理时应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本例病人喉返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术后立刻缓解。

  目前尚无甲状旁腺囊肿恶变的报道。有学者认为细针穿刺抽吸或四环素等硬化剂注射可以治愈大部分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然而,对几次穿刺仍然复发或是有压迫症状的病例,就必须经手术切除。还需注意硬化剂注射到囊外可造成纤维变性,累及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危险。对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不宜穿刺抽液,有报道穿刺抽液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危象发生,这是位于囊壁内的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PYH经周围丰富的毛细血管突然直接进入血循环所致,也与囊腔内PTH被重吸收入血有关。所以,对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手术切除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qwuh.com/jzpxnzzz/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