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全基因组芯片GEP淋巴瘤分子
国际分子诊断平台系列讲座开课了,12月17日晚上8:00整约定您
此次邀请南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赖仁胜教授做客分子诊断平台
讲座的题目《全基因组芯片GEP淋巴肿瘤分子病理报告》
赖教授主要围绕分子病理诊断和更新分子标志,全基因组芯片检测配合病理基因分型角度展开演讲,后续会有问答环节,欢迎各位老师的参与
赖仁胜: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原任主任。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分子病理质量控制管理委员(PQCC)模范实验室专家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外聘教授,年在国内开创了临床病理基因组检测平台,应用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芯片,二代基因测序,一代测序,微卫星片段分析、实时定量PCR等技术检测病理基因项目余项,创研全基因组病理报告系列肿瘤和健康软件,为医院培训了临床基因检测人才,中标重大科研课题万元,发表国内外论文余篇,或有专利和知识产权10余项,医院和检验所建设医学基因组平台建设和公司化运作。
辅助阅读:淋巴瘤分子病理常规诊断工具
淋巴瘤类型众多,其组成细胞除了肿瘤细胞,还包括反应性细胞成分,此外各种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变的存在也大大增加了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困难。随着淋巴瘤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人们了解到在淋巴瘤中可存在各种原发和继发非随机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包括:易位、倒位、扩增、缺失、异倍体等,对于这些畸变的确认成为淋巴瘤诊断的有益工具。对于一些临床初诊表现相似,预后存在差异的淋巴瘤,将分子检测与传统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结合,对于淋巴瘤的正确诊断、早期发现、预测药物疗效,改善疾病分期标准,预测转移和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
淋巴瘤分子病理常规诊断工具
将染色体核型用于淋巴瘤分型不足之处在于淋巴结细胞取材不易,核型分析的技术上也有一定困难,常规核型分析和显带技术容易漏检许多染色体的微小异常。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FISH适用于组织印片、血液、骨髓、体液甚至包括石蜡包埋固定的组织标本。能同时检测分裂中期和间期细胞。
淋巴瘤常见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IGH/CCND1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
MCL是一类比较少见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MCL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最差特征。95%左右的MCL患者具有t(11;14)(q13;q32)染色体易位,引起cyclingD1的过度表达,促进瘤细胞增殖加速。
IGH/MYC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淋巴瘤,BL)
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的1%~2%,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50%。约80%的BL患者会出现MYC基因。如果同时出现IGH/BCL2和MYC/IGH异常,提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MALT1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MALT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发病部位包括胃肠道、肺、甲状腺、眼眶等,其中50%左右发生在胃肠道。MALT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达11.7%。MALT1基因定位于18q21,编码蛋白与NF-kappaB活化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实MALT淋巴瘤中存在几种遗传学异常,主要包括染色体易位t(11;18)(q21;q21)/API2-MALT1、t(14;18)(q32;q21)/IGH-MALT1,因发生部分差异,t(14;18)(q32;q21)易位在MALT淋巴瘤中的发生率为10%~20%,t(11;18)(q21;q21)在MALT淋巴瘤中的发生率为20%~60%。
ALK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能与多种基因发生融合,如NPM、TPM3、TFG、ATIC、CLTC、EML4等,ALK断裂位点总是发生在20号外显子序列。当重排发生时,会激活ALK信号,促进肿瘤生成。
研究发现,约60%~8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ALK基因易位,产生有致癌性的异常ALK融合蛋白。ALK基因与其他基因通过染色体易位或者是染色体的倒转而形成的融合基因被发现,如t(2;5)(p23;q35)而形成融合基因NPM-ALK,t(1;2)(q25;p23)所形成的TPM3-ALK基因,t(2;17)(p23;q23)形成的CLTCL-ALK基因等[Bloo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