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院微课堂丨大腿后部肌群损伤的种类及原
大腿后部肌群的主要作用是屈大腿,所以又称为大腿后部屈肌群。它由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组成。学术上把这块肌统称为腘绳肌。
腘绳肌除股二头肌的短头起于股骨外,其他皆起自坐骨结节。主要功能是屈膝。半蹲时身体重心在前面有伸膝作用、当膝关节伸直时又有伸髋的作用、膝屈曲时可以使胫骨内旋或外旋,故而又有防止膝关节旋转不稳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腿后部屈肌的损伤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劳损型,二是急性劳损型。
一、劳损型
它是逐渐发生,微细损伤积累的结果。如肌腹部肌肉劳损,多于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时发生,压痛比较广泛,初有劳累感及酸痛,久了有牵拉痛感。
二、急性劳损型
它有明显的损伤史,一种是被动拉伤,一种是主动用力拉伤。
被动拉伤是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如短跑屈膝向前“摆腿”时,造成的该组织拉伤。此外,跳跃时伸膝屈髋落地,抓举时的弓箭步也容易拉伤此肌,不过比较少见。这种损伤的产生都是肌肉处于牵张状态再受牵拉导致的。损伤部位以坐骨结节的腱与止点部比较多见,肌腹及下部腱伤比较少见。
主动拉伤的伤部多在肌腹或是其远端腱的接合部。常见的是运动者在米赛跑中,起跑后至15-30M或60-70M用力加速时,后蹬腿最容易发生。后蹬时膝由屈曲位移向伸直,这时,屈肌用力收缩的地面反作用,使该肌群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再加上股四头肌的突然猛力伸膝,牵拉然后造成了该处的损伤。
造成大腿后部肌群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1)大腿后部肌群训练不足,韧性差,力量弱。在生理上股后肌群的肌力约等于其股四头肌肌力的1/2。如果在训练时只注意股后肌群的锻炼,就必然会为损伤提供条件,如果在训练时出现疲劳及肌僵就更容易激化并受伤。
(2)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或者不当使用暴力牵拉肌肉造成损伤。
(3)长时间的训练或是连续的比赛会产生疲劳积累,这样后会很容易受伤。其先兆是肌僵、酸痛、大面积的肌肉摩擦感等。
(4)天冷肌肉活动不开,或是天热准备活动易出汗,因而误认为肌肉活动充分时,最易造成此伤。
点击右上角“…”,进行分享(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分享到微博)。
①点击标题下方“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快速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最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