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一站式rdquo精确诊
患者女性,64岁。
主诉:左膝关节包块2个月,疼痛伴活动受限3周。
查体:左膝表皮完好无破损,皮下无瘀斑,左膝伸直0°受限,屈曲90°。
入院左膝关节MRI、胸部CT:
MRI:左侧髌骨、股骨下端内侧可见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较大者大小约为5.1cm×4.9cm×8.0cm,T1WI呈低信号,内见多发条状更低信号,PDWI抑脂像呈混杂高信号,其内见条状、絮状低信号及类圆形更高信号。考虑:左侧髌骨、股骨下端内侧占位,骨肉瘤可能性大。CT:前纵隔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建议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
全身骨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双肾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符合超级骨显像影像学表现。双侧股骨、髌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局部可见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左侧股骨下段呈膨胀性改变,伴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蓝箭)。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代谢性骨病?左侧股骨下段肿瘤?建议进一步PET/CT检查。
血生化及甲状腺旁腺激素检查:
颈部超声检查:
甲状腺双叶等回声结节(ACR-TIRADS:3及4类),双侧甲状旁腺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18F-FDG、11C-CHOPET/CT显像:
18F-FDGPET/CT:前纵隔内不伴糖代谢异常增高的结节影,大小约为27.0×20.3mm,其内密度不均匀,边缘可见钙化(黄箭);全身多处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伴糖代谢异常增高。11C-CHOPET/CT:前纵隔内伴放射性浓聚的结节影,最大SUV值为7.90(红箭);全身多处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伴放射性异常增高。考虑:前纵隔功能亢进的异位甲状旁腺组织伴全身多发棕色瘤形成。
患者于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纵隔肿物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胸腔探查术、肋间神经阻滞术
术后病理:
(纵隔肿物)甲状旁腺腺瘤伴囊性变,纤维化,钙化。免疫组化:Tg(-),TTF(-),CgA(+),Syn(-),CD56(-),PTH(+),Ki67(灶状2%),CK19(-)。
讨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y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继糖尿病和甲亢之后的第三大常见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病率约为2.5/10万-3.0/10万。患者多以骨痛、反复尿路结石为首发症状,该病起病缓慢、隐匿,容易漏诊或误诊。
甲状旁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迁移距离过长,约6%~16%会发生异位,多数异位于甲状腺下极和胸腺之间,研究显示,受限于骨性结构遮挡,超声只能识别25%的甲状旁腺异位腺体,同时,该病在CT和MRI上并无显著特异性。
棕色瘤是由PTH分泌过多刺激破骨细胞生长,引起广泛性骨吸收、纤维化、出血、甚至囊性变而引起的假性肿瘤。棕色瘤CT强化方式多样,MRI检查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缺乏特异性,易与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肉瘤及骨转移癌等相混淆,研究表明,其临床误诊率可高达40.3%。
18F-FDG是与葡萄糖结构类似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能反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和摄取水平。研究表明,18F-FDGPET/CT显像在pHPT患者诊断中灵敏度较低,仅能为疑为甲状旁腺癌的患者提供补充信息。本例患者18F-FDGPET/CT显像表现为前纵隔肿物未见明显糖代谢增高(与免疫组化Ki67表达水平较低相符),可排除甲状旁腺癌诊断,而患者全身多发骨病灶18F-FDG异常浓聚,仍需与骨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
胆碱作为生物合成磷脂的前体被转运入细胞内,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胆碱进入细胞代谢后的产物磷脂酰胆碱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因此,11C-CHO的浓聚程度是细胞膜合成速度的标志。在甲状旁腺腺瘤中,PTH的分泌与磷脂依赖性胆碱激酶的上调相关,两者都是导致甲状旁腺腺瘤组织摄取11C-CHO的原因。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的99mTc-MIBISPECT/CT显像,11C-CHOPET/CT显像对pHPT术前定位具有更高的灵敏度(49%VS97%)。此外,在Zanglis等的研究中发现,99mTc-MIBISPECT/CT显像对棕色瘤的显像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本例患者,异位pHPT病灶、多发骨棕色瘤均异常浓聚11C-CHO,结合患者PTH及血钙水平,可明确诊断为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棕色瘤形成。
综上所述,11C-CHOPET/CT显像可以作为pHPT的“一站式”检查方法,能够同时定性、定位pHPT病灶位置,指导手术切除,并可准确诊断由该病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棕色瘤,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
核医学科PET分子影像中心
医院PET分子影像中心是吉林省唯一影像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年检查总量余例,中心拥有国际领先的PET/CT成像系统2台,医用回旋加速器1台,药物自动化合成装置3台,药物质量检控系统1套。
PET分子影像中心着力建设和完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MultidisciplinaryTeam),先后与胸外科、呼吸科、血液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及神经内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共同组建了胸部疑难重症疾病、FUO查因、神经系统疾病及淋巴瘤等多个MDT。在提升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综合诊疗水平的同时,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了合理、有效、便捷的一站式医疗服务。
常规项目
PET分子影像中心常年开展18F-FDG全身肿瘤显像及多种11C、18F标记的靶向分子显像,中心将秉承质量一流、服务至上的理念,以PET/CT诊断为基础,荟萃各方专家,为广大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提供全面综合的影像学诊断。
位置:医院中心院区8号楼负一层核医学科PET分子影像中心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