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我们的膝盖减减负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举例来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级楼梯,膝盖就要承受公斤的重量,蹲跪时则要承受公斤的重量。因此,我们的膝关节常常不堪重负,出现各种毛病或疼痛。
近年来我国骨关节疾病增多,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比如不断增加的体重对膝关节造成巨大负担,不恰当的健身和运动方式加重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等。虽然关节疾病并不致命,但患者会因长期疼痛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因此不可忽视。
我们提醒您从饮食、运动、起居、按摩四个方面来呵护好膝关节。
饮食篇控制饭量。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要想保护好膝关节,就要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因肥胖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因此,日常生活中建议低油、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苹果、红辣椒、海藻、绿茶、鸡蛋、柠檬、水、大蒜、肉桂,可以适量多吃。
多吃含钙多的食物。补钙可以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产品,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运动篇
运动量力而行。很多膝关节损伤是因运动不当造成的。比如,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与剧烈运动,这对膝关节的损伤非常大。平时运动少,腿部肌肉力量弱,膝关节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之运动对其造成猛烈的冲击,容易导致关节受损。因此,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游泳、脚踏车保护膝盖。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和室内脚踏车、游泳、高抬腿等运动的多元组合,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方式,它们对膝盖的损伤最小。而登山、跳绳、爬楼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最大,肥胖者应减少这些令膝关节受压的运动,可以改为游泳、骑单车来减肥,同时注意训练大腿力量,以分担膝关节的压力。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如果感到不适,应量力而为,立即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
每天抬腿能护膝。平时可以多做抬腿的动作,来增强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的力量,从而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的磨损。抬腿训练简单易操作,当你端坐在一个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着地,另一条腿缓缓抬起,与身体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续1分钟,然后自然着地,换另一条腿抬起,上班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锻炼股四头肌,保持膝关节弹性,促进新陈代谢,有效保护膝关节。
起居篇减少蹲和跪。从临床观察来看,膝关节疾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一生中下蹲的次数更多,而蹲和跪对膝关节的损伤都比较大。因此,要少做长期蹲跪的动作,别蹲着做家务或跪着擦地板,喜欢打太极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强蹲得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就好。在站起和坐下时,注意先让膝关节轻微适当的反复弯曲几下,然后站起或坐下,有利于保护膝关节。
备一副护膝。关节受凉、受冻会诱发关节炎症,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戴一个保暖型护膝,是老人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可以帮助腿部用力的运动护膝,最好只在运动时佩戴,平时不要戴,以免膝关节对它产生依赖,变得越来越脆弱。
鞋底别太薄。运动时最好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为宜,鞋底不宜太薄,否则会给膝盖带来不利影响。
推拿篇记住三个“护膝穴”。用科学的方法给膝关节进行推拿按摩,也是保养膝盖的好方法。按摩腿部穴位以膝关节外侧的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内侧的血海(下肢绷紧,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后侧的委中(膝盖后侧腘窝正中)为主,每个穴位按1分钟,三个穴位轮流按3遍,以微微酸胀为宜。
点揉痛点。如膝关节周围有压痛点,可用拇指、食指在压痛点按揉,如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下及膝后腘窝等。每个痛点均由轻至重,再从重至轻揉约1分钟,可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
捏股四头肌。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即大腿前面丰厚的肌肉)约3分钟,以微微酸胀为度。
对于怕冷的膝盖,可以在艾灸的基础上进行推拿具有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芍药小编
图文编排:当归小编
素材来源:网络整理周伟成医生
审核修改:杨仲英孙铁
周伟成
副主任中医师
九三学社,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一直从事运动医学10余年,为中国国家射击队、浙江帆船帆板队、重竞技(举重、摔跤、柔道、摔跤、武术、拳击等)、射击队、羽毛球队、网球队、乒乓球队等提供医疗保障工作,为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进行医疗保障。参加了年、年两届城市运动会,年、年、年三届全运会,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并获得了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的“年北京奥运会特殊贡献个人”称号。擅长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运动损伤,颈椎病(头晕、头痛、眼胀、恶心、手麻痛),落枕,急慢性背痛(胸椎小关节紊乱、慢性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肩周炎,肩袖损伤,网球肘,鼠标手(颈肩综合症、腱鞘炎),膝关节痛(滑膜炎、韧带损伤、软骨软化、骨质增生),足踝关节损伤,足跟痛等各种脊柱及四肢软组织损伤疾病。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二、四上午
-